对星座的理解

如果实像可以是浮云,但以女孩儿的天性,她们并不需要接受这样的实相。而是为自己寻找凝结核,变成雨水,再结成冰,才仿佛有坚实的力量来控制苍茫、维持自我的存在。 

女孩儿自己就是浮云,一会儿哭一会儿笑轻重缓急都很快地变化在脸上,今天穿这件衣服明天穿那件衣服随自己心情,此时喜欢这个人下一秒又喜欢那个人但都全心投入,今天和谁吵了架明天又可以亲密地在一起... 
女孩儿需要一个牢固的柜子来收纳自己混沌的感受、记忆与习惯,免得她们相互挤压而一团糟。于是就对能解释她们各种行为的规律特别有安全感,那种前后一致的刚性,正是她们缺少的。然后通过对现象界某个片面的强化,通过相信的粘合,叠加凸显出仿佛牢不可变的行为习惯,本来只能随风飘落的布匹在套上旗杆后也能勉强屹立在强风中了。负阴而抱阳? 

万物息息相关,都知道植物农产品什么的受节气影响很大的,动物比植物灵活点,受影响小但也不能说全无影响。一天十二个时辰人体经脉的情况都不一样,时间影响生理细微的差别,然后生理又会影响到精神特质,精神强大了又反过来控制身体。不过人类这种社会动物,个体人在社会中的属性受后天影响是越来越大了。 星座背后的节气对人的气质的朦胧影响,也许只有微弱的统计学意义。 影响力没有某些星座爱好者信仰的那么强大,那么具体,更扯不上星座名称那个对象的特质,当然如果星座名称是先有人的性质,再通过取名把这些信息记录在星座上也有可能。 就像太阳的引力不至于把你桌上的鼠标吸引得飞起来。很多影响从实用主义出发,是必须被忽略的。 星星固然美丽 但是强龙压不住地头蛇! 

规律限制了人,然后人又去维护规律,感到有点“斯德哥尔摩症候群”般的乖顺气呢。平地上的水流冲刷成河道,水在一个地方流得越久,河道越深,水就越难走其他路径流过,有点宿命的味道。只有变成蒸汽,才能爱往哪儿下就往哪儿下~ 

至于浅薄地把人分为十二种,分别描述得让人觉得准确,直接巴纳姆效应就能解释。作为谈资和与妹子搭讪的工具还行,但老实木纳的我也还是无法忍受谈话中贴星座的标签,人与人之间还有很多更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交流,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在不痛不痒的内容上,又或是求知若渴的我太在乎内容而忽略聊天的情绪氛围,而很多人的交流是以感情而不在乎你具体说了什么。

后来随着接触的人越来越多,感受到各种做事方式,体会到各样人在环境中的不同作用,我有意识地对星座的本能反感越来越淡。那虽不太科学但是有文学的正确性,以前对世界规则的承认不够敏感细腻,以软硬来判断真伪,就像只承认人体有骨架的逻辑结构,而漠视血肉,粗暴地认为骨架的逻辑是本质,而血肉昙花一现之虚妄。其实骨架在更高的温度下也会化为灰烬,而血肉以及情绪充实着生活更高层次的内涵,黏糊糊地联接彼此互相交换影响,他们或许盲目,却紧靠肥沃的土壤避免了枯萎。而我自以为客观的批评不过是对生命体简单粗暴的切割罢了?

评论 ( 5 )
热度 ( 1 )

© anatta | Powered by LOFTER